女篮之殇 谁都能怪!唯独不能怪18岁的张子宇?


中国女篮在这个夏天有个糟糕的回忆,她们很早就集训,打造万次投篮计划。小组赛摧枯拉朽之势,然而半决赛不敌日本队最终只得到季军。赛后有人拿张子宇是否适合 “现代篮球理念” 来质疑这位年仅18岁的小将,认为她的存在拖累了球队节奏。但只要看过比赛就会明白:这场失利,谁都能被讨论,唯独不该将矛头指向张子宇,那些用 “现代篮球” 抹黑她的声音,本质上是偷换概念。

先看一组刺眼的数据:日本队全场投进 16 记三分球,36 次出手命中率高达 47%;而中国女篮外线仅 23 投 6 中,命中率 26%,在本届赛事四强队伍中排名垫底。按照现代篮球 “空间至上、外线为王” 的逻辑,当一支球队的外线命中率比对手低 21 个百分点时,分差本该是 20 分起步的惨败。但实际情况是,直到比赛最后 4 分钟张子宇下场前,中国队仅落后 4 分。这意味着什么?是张子宇用她在内线的统治力,硬生生扛住了日本队外线的 “狂轰滥炸”,让这场本可能早早进入垃圾时间的比赛,撑到了最后一刻。

星空体育官方网站

女篮之殇 谁都能怪!唯独不能怪18岁的张子宇?

18 岁的张子宇,身高 2.25米,拥有同龄人难以企及的内线威慑力。面对日本队的小个子阵容,她多次在篮下完成强攻,用扎实的卡位和柔和的手感为球队咬住比分。当日本队用联防限制她接球时,她的存在依然牵制了对方至少两名防守球员,为外线创造了无数空位机会。可惜的是,这些机会大多被队友的低效投篮浪费了。数据不会说谎:没有张子宇的牵制,中国队的外线空位只会更少;没有她在篮下的二次进攻和篮板保护,球队可能早在第三节就被拉开分差。

因此,有声音指责张子宇 “拖慢节奏”“不符合现代篮球潮流”,但这完全是对篮球逻辑的曲解。现代篮球强调空间和速度,前提是球队具备稳定的外线投射能力。当中国女篮的外线命中率只有 26% 时,所谓的 “快节奏” 只会变成对手的反击机会。日本队恰恰是抓住了中国队外线失准的弱点,用快速转移球和三分轰炸撕开防线。这种情况下,张子宇的内线强攻反而成了唯一的破局手段 ,她用最传统的方式,为球队保住了下限。

因此对于女篮,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很多:杨家姐妹的传球视野确实需要提升,多次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;黄思静的竞技状态明显下滑,攻防两端贡献大不如前;韩旭命中率较低,浪费大量出手机会;李缘在高强度对抗下难以发挥组织作用;宫鲁鸣指导给王思雨的出场时间确实偏少,导致外线缺少稳定持球点;张茹等锋线球员的空位三分命中率实在辣眼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问题,但唯独与张子宇无关。

换种说法,如果中国女篮最终“侥幸赢球”,日本队赛后或许比中国队更 “绝望”:她们用近乎完美的外线表现(47% 命中率),拼尽全力,却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张子宇带来的内线压制。这恰恰证明了张子宇的价值。女篮未来要做的,是围绕她的特点打造更合理的战术,同时狠抓外线投篮训练 。毕竟,张子宇能保下限,但外线才能决定球队能走多远。